“晓晨今年考上了大学!”电话里,晓晨爸爸有些兴奋地说。 去年8月22日,“e路阳光”———上海首期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特训营开营,22名青少年营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特训营,本报新闻视点曾对此报道,晓晨正是其中一名营员。 特训营后,因为迷恋网络导致高考落榜的晓晨参加了高复班,今年7月24日,终于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捧在手上。回想去年的特训营,晓晨依然觉得很有意义,“那是一个状态的改变。它把我从网络成瘾的状态中拉出来了,推动我走向正轨。”晓晨告诉记者,在今年这个最轻松的暑假,自己准备找合适的机会打工。去年特训营之前,晓晨一度处于自闭状态,除了上网聊天,不与外界接触。“其实,网瘾少年很多都是现实中缺少伙伴、缺乏自信的人。特训营的聚会逼着人从网络中走出来。”晓晨笑言:“当然还是会打网络游戏,但那是一种放松和娱乐,不是瘾。” 另一名曾经的特训营成员小冬去当兵了,部队生活让他在艰苦中成长、成熟,“以前浪费了很多时间。”小冬感叹。 不过,这个暑假中,依然有些人继续着“网虫生活”。读中专的小小胖每天要在电脑前度过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。“高高菜”在去年特训营结束时状态很好,在大学里担任班长。但不久觉得大学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,而他对于网络的依赖仍然存在。 今年暑假以来,本市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已接到多个反映亲子关系紧张的来电。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是重要“导火索”,孩子希望多玩,家长希望多学。在一项调查中,37%的中学生表示,假期里和爸妈的关系更紧张,因为“他们想把我的暑假变成‘书假’”。 晓晨的爸爸认为,特训营是一种触动,关键是后期跟进,家长的转变很关键,这样才能带动孩子的转变。特训营之后,几个孩子的家长还成立了网络少年家长沙龙,一起交流经验。“通过特训营,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家长转变了教育方法,不再视网络为洪水猛兽,开始平等对待孩子。”晓晨爸爸说。 我们的家长,也在进步。 专家点评: 郭铁军(青少年心理专家):去年“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特训营”,军事夏令营一段时间强制隔断孩子和网络的接触,为他们打开一扇接触社会的窗,这是完全必要的。不过参加者中,除了本人已经想要回归的、个别有心理疾病的,其他大多数都是闭营之后还需要做很多的那一种,特别关键在家长。暑假里,孩子们最容易按照本能做事。假期前家长和孩子最好有个协商规划,既有放松也有学习时间,父母休息时和孩子有些共同活动。总之,对孩子不能溺爱,但是也不能太狠,还是要方法与爱心并举、引导与关怀并重。 |